无障碍浏览 一网搜 登录| 注册
中国政府网 省政府网 市政府网
W020210205569011238309.png

致富能手石有库 

时间: 2012-10-23 00:00 来源:九台市政府网站
【字体: 打印

董家村位于西营城镇东南部,人口不足2500人,由于历史原因,董家村过去是全镇有名的落后村。石有库就是九台市西营城镇董家村人,1970年出生,现年41岁,被评为第六届“创业先锋”。是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农民,初中文化,家中有六口人,多年来,他勤奋进取真抓实干,以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,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,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,为了让饱经沧桑的父母妻儿过上好日子,改变贫穷的状况。创造出了养殖业的一条新道路。

由于家境贫寒,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,但是一直以来心里就是个有梦想的人。最初,也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,开始和别人外出打工,学习瓦工,等学成瓦工后,由于当时的瓦工活非常不好找,就改行干起了养殖业,以自繁殖的形式进行养鸡,养兔、养牛蛙,初步有了一些的收入,后来经过外出了解到收购松鼠能挣钱,就开始收购松鼠,运往广州、海南等大城市,收一只两元钱,每只卖出价是十五元,用了近三年的时间,挣了近2万元,这样经过了近五年的时间,石有库攒下了自己人生的“第一桶金”,石有库看到了养殖的发展有好的势头和可观的效益,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,也使自己的事业能够更好的发展,于1995年开始了发展养羊业,这一干就是15年。

1995年,一次偶然机会从朋友处得知波尔寒羊养殖是个好项目,信息就是金钱,他凭着对养殖,果断做出决定,利用桔杆养羊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全村人没有一个人支持他,就连自己的妻子也出来反对,为了做通妻子工作,石有库耐心细致解释,妻子心疼说“,你可要小心谨慎啊”!得到妻子理解,石有库高兴的跳起来。那时家里只有两万远钱,其余的是妻子跑到娘家借来的钱。

石有库虽然只有初中文化,但头脑精明能干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一个敢闯敢干,同时也是一个爱琢磨事的人。2001年,西营城镇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结构,实现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,确立了畜牧业的主体化地位和养殖富民的发展战略。石有库积极响应上级党委、政府的号召,在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,起步发展科学养羊业。当年筹资建成半棚式保暖棚圈200平方米,青贮窖一座720立方米,可供700只羊吃半年的。80平方米贮草房一间,购进波尔种公羊5只,有基础波尔母羊128只。在畜牧部门的指导下,实施舍饲圈羊科学饲喂,当年出栏肉羊800多只,获纯利润8万多元,成为了当地的养殖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。通过几年的发展,目前,基础母畜已发展到150多只,年育肥出栏肉羊1800多只,每年可获利30多万元,经济效益非常可观,成为全镇乃至全市较有影响的养殖带头人,受到了镇领导的关注和好评。

通过政府引导石有库致富了,石有库的养殖致富在当地迅速传开,当地群众纷纷到石有库那里“取经”,石有库把自己的经验豪不保留的讲给乡亲们,同时不定期的进行入户指导,热忱服务。目前,石有库所在董家村的养殖业也远近闻名,董家村现在发展成为肉羊育肥村。 石有库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专家”,但作为致富能手,作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,他始终没有忘记带领群众致富,不但把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给群众,并经常义务到处授课培训,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。2006年冬天,石有库在镇政府的组织下,利用冬闲时节,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了一次科技培训会,石有库每天骑着两轮摩托车,逐村逐组讲课培训,冬日的寒风挡不住他的热情,尽管他的双手已经冻伤,有人劝他停止培训,注意身体,他却说:我是富裕了,“吃水不能忘记打井人”党和政府引领我富起来,我就要以实际行动回报他们、回报社会,这是我应该做的,算不了什么!因这位“土专家”讲的并不是高深莫测,而是通俗易懂,易于操作。讲的是自己的亲自经历,同时鼓励群众养殖致富,他这样讲道:“论到我的家庭条件、家有6口人,上有老,下有小;大家好像都知道我原来的生活条件有多困难,完全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就我这个条件,我还能养起羊来,我并不是自夸,你们有谁的家庭条件还比我差呢?”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鼓舞,在那个寒冷的冬天转遍了全镇的每个小组,听了石有库讲课的人也为之触动、深受启发,使广大群众的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,同时在政府帮助下组建了“董家村养殖帮促协会”,以村组为单位,每个村小组内收纳两户养殖积极性高的养殖户为会员,石有库为协会会长。通过协会的形式,定期在养殖的各个重要环节,羔羊育肥、饲料配合,青贮饲喂等召开科技培训会,给予各个会员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,通过协会的运作,使他们规范了饲养管理,也尝到了科学饲养的甜头,使西营城镇的养殖业以点带面,在协会的带动下全面铺开,为镇农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。

 

带领群众同致富 石有库不仅是养殖带头人,随着他的知名度的不断提高,也成了农村经济人,很多肉羊加工企业与他联系,收购肉羊,石有库抓住机会,积极组织进行了肉羊的集中销售,收购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.5元。每年组织集中销售10余次,每次组织出售肉羊600只左右,每年可增加收入5万多元,不但增加了收入,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养殖积极性。真可谓发起了“羊财”。 石有库通过几年的发展养殖,他意识到畜牧业发展,种子工程至关重要,没有一个好的品种,畜牧业的效益不能提高,也清楚的意识到,本地区肉羊的品种落后,品质差,严重制约着肉羊产业的发展。2006年他在镇党委、政府的组织带领下,赴内蒙古考察参观学习,通过考察,石有库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,他知道,要想使当地的畜牧业更好地发展,必须抓住品种改良与更新,正如他所说:“人家养的是有名字的羊:什么澳美、德美,而我们养的是没有名字的羊,也就是人们习惯地把他称为‘本地羊’,两种羊之间的个体差异、生产性能、相差甚远”。原来,本地羊与澳美羊相比,产毛量是澳美的一半,羊毛品质差,市场价格相差错6元/斤。通过品牌羊与本地羊生产性能的对比论证,石有库知道“要走出”去,还得“引进来”,于是带领当地养殖户,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,引进波尔羊1000多只,为当地肉羊的品种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同时,每到羊毛出售季节,石有库还组织广大养殖户与货主联系,统一销售,收购价格双市场同期高出2——3元/公斤,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。 通过对养殖知识的不断学习,石有库得知,一只种羊通过人工授精可配种800——1000头母羊,而自然交配只能配种母羊50—100只,于是石有库有了兴建人工授精站的想法,准备用自己的种公羊,为乡亲们配种更多的母羊,从而整合资源,加快牲畜改良进程,使广大群众受益。根据当地养殖户的需要,准备建一处人工授精站,为群众办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。 及时向上级部门申请,在镇政府和畜牧部门的帮助支持下,今年准备将自己的凉房让出一间,建人嵥授精站在畜牧部门技术员的配合下,年内准备完成人工授精2000只,直接能够受益的养殖戳达20多户。 据了解,今年石有库加ᤧ养殖规模,加快养羊步伐,今年,他将在十二社北沟新建4个标准化养殖圈舍,每个圈舍出栏育肥羊400只,出栏3批,共计3600只,实现产值350万元。

 

萣家村饲草资源丰富,发展畜牧业,尤其是养羊业优势得天独厚。到2010年,全村羊饲养量合计已达8000只,位居全镇第一位,建成以董家为重点的肉羊养殖基地,发展肉羊育肥户62个。董家村靠养羊农民人均增收400余元。 石有库通过几年的发展,在养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真正成为了当地的养殖带头人,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与好评2005——2010年,连续5年被镇政府评为养殖带头人;2009、2010年被评为全镇劳动模范; 石有库的养羊效益日渐提高,在养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,此时他想的更多的是,如何让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。

编 辑 : 系统管理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