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郑丽颖)6月12日3时,天刚亮,九台市文物保护管理所7个人就背着矿泉水和面包出发了。那天,虽然他们累得汗流浃背,却十分兴奋,因为,他们在九台市上河湾镇双和村和玉丰村发现两处距今2000多年的山城遗址,极有可能是古扶余国留下的军事城堡……
惟有护栏下缺了一角的汉白玉牌匾上的文字仍提醒着过往的人们:这块石碑是市一级文物… 发现一
两处山城遗址 昨天,记者来到九台市上河湾镇双和村,看到远处很平常的绿油油的山头,很难和历史、文化等字眼联系到一起。不过在这些专家的眼里,它们就是一个个“宝贝”。 沿着山爬上去,可以看到一些由土石混筑的墙基,围出一个圆,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,在圆圈的中间还有一处豁口,九台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高中武所长告诉记者,这应该是城门的位置。 站在山上向远处眺望,会发现间隔10公里左右的位置,还有两处同样的山头,它们几乎成“品”字形分布。 高中武说,从去年开始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,九台市是长春地区的试点城市之一。以前在上河湾镇已经发现了八处山城遗址,这次又发现了两处。 专家总结,这些山城遗址的共同特点是:都是在松花江西岸山顶上建造的;一般面积在10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;距今2000多年;从地理位置来说,视野开阔,便于�望,同时都位于交通要冲,易守难攻。 因为遗址里遗物比较少,对年代鉴定造成了一定困难。不过从该城址的结构看,极有可能是从扶余政权、高句丽政权和渤海政权一直沿用到辽金时代。扶余政权是汉代边疆的少数民族奴隶制政权,该政权是吉林省独有的,“有一天它也可以和高句丽一样,申请世界文化遗产。”高中武说。 “山城遗址的发现,对于长春地区早期古代社会军事情况、生活状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。”长春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刘红宇所长介绍。 发现二
长春最大青铜器时代遗址 短短的两天时间里,他们还发现了两处青铜器时代遗址,其中一处面积达25万平方米,是长春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面积的青铜器时代遗址。另外,他们还采集到大量的石器标本。 青铜器时代属于春秋战国原始社会的晚期,距今约3000年。高中武说,通过这些标本的采集,不难看出在原始社会晚期,六畜和农作物都已经出现了。而且可以看出,在古代这里应该是个以农业为主、渔猎为辅的原始生活部落,因为采集的石器大部分是农业生产工具。 除了石器外,还发现了当时做工十分粗糙的陶器鼎足。 发现三
辽金时期古墓 在这次普查中,还发现两处辽金时代的遗址,它们都位于上河湾镇福林村,一处遗址面积也达24万平方米。在这里采集回来一些代表辽金时期的标本,如用于盖房子的布纹瓦。通过它的纹理,专家断定这是辽金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瓦。此外还有辽金时期的铁犁、车棺(连接车轴的重要部分)。 比较吸引眼球的还有一处辽金时期的古墓葬。古墓往往会引起一些利益熏心的人的注意,不过,高中武告诉记者,这处古墓建筑材料大多是沙石结构,让盗墓者很难得逞。“我们发现古墓时,也看到了两个盗坑,不过看得出来,他们都失败了。” 据附近的村民介绍,以前这处古墓前还有一只石羊,不过现在已经找不到了。通过这个线索和建筑材料,高中武断定这处墓葬可能是金代的。 据悉,在九台市上河湾镇发现的辽金遗址比较多,已经发现了11处。因为这里依山傍水,比较适合居住。虽然这些遗址暂时还不能挖掘,不过挖掘后,对现在文物研究存在的一些疑问将作出很好的解答。 ■链接 古代长春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,先后有扶余族、高句丽族、��族、契丹族、女真族、蒙古族、满族在这里生息繁衍。西汉初年,貊族的一个支系扶余族成为长春地区的主体居民,于公元3世纪建立了政权,史称扶余国,其活动地点就在今长春和农安一带。 扶余国以农业为主,畜牧业很发达,手工业也较发达。东汉末年,扶余国在长春地区共有3万户,总人口约20万。扶余国的都城扶余王城,是长春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。扶余王城是木栅城,形状是圆形。 责任编辑:徐艳红
/>